【概述】
先天性膀胱憩室是膀胱壁的袋状膨出,有一大小不等的孔道与膀胱相通。防治继发性膀胱憩室是由于下尿路梗阻、神经源性膀胱、感染等所致。先天性膀胱憩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,憩室壁含有很薄肌层,多为单发,以输尿管口附近多见。先天性膀胱憩室曾被认为少见,诊断方法改进后有明显增多。
【临床表现】
1. 膀胱憩室无并发症时,常无症状,偶于体检时发现。
2. 若有梗阻或感染, 则可出现排尿困难、尿频、尿痛、尿血、尿混浊、尿潴留、发热等症状。
3. 部分患者需蹲位,用于压迫下腹部才能排尿。也偶有二次排尿现象。
4. 较大的膀胱憩室,可于耻骨上部位发现肿物。
【诊断要点】
1. 依据病史怀疑本病时,可观察患者排尿,初期排出清澈尿液,稍后二次排出混浊尿液,后者则多为自憩室内排出。
2. 超声诊断 可于膀胱后外方见到囊样液性区. 与膀胱紧邻.两者仅隔一层带状回声。对隔层做顺序扫描,回声中断处应为憩室口。
3. IVU 或膀胱造影可示膀胱后重叠影像,斜位或侧位摄片可见膀胱后方憩室内有造影剂充盈. 排尿后摄片可见憩室内残留造影剂。
4. 膀胱镜检查 可观察憩室位置,憩室口情况,还可以膀胱镜进入憩室内观察憩室壁和有无防治继发病变。
5. CT 膀胱后壁囊性突起,平扫壁光滑,呈水样密度,增强扫描有造影剂进入憩室内。
【治疗原则与方案】
1. 憩室不大而无症状或有症状而能解除梗阻,控制感染,则可不手术治疗。
2. 手术治疗适应证。
(1) 膀胱憩室较大,尿液引流不畅;
(2) 输尿管口邻近憩室或位于憩室内,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。憩室位于膀胱基底部,造成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等;
(3) 合并有结石、感染、出血或肿瘤的膀胱憩室。
3. 手术治疗方案
(1) 可采用膀胱内或膀胱外憩室切除术。
(2) 输尿管口位于憩室邻近或在憩室内,除切除憩室外.还应做抗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。
(3) 膀胱憩室内伴有恶性肿瘤,应包括憩室和周围膀胱壁,疏松组织和邻近腹膜等整块切除。
(本文来源于震元医学)